新建一所大学,不能再追求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而应该着力于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做出贡献。筹建中的福耀科技大学定位是理工类研究型公立大学,培养国内新兴产业急需的研究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据媒体报道,由“玻璃大王”、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创办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计划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值得注意的是,正在筹建的“福耀科技大学”,并不是一所民办大学,而是新型公办大学。河仁慈善基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基金会理事、监事重点就《河仁慈善基金会发起创立“福耀科技大学”初步建设方案》形成决议:基金会计划总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项目资金的拨付按项目实施进度进行,款项直接拨付至项目建设公司;学校性质为共同探索新型公办大学办学模式;办学发展思路上,基金会提出按照“高水平、小规模、应用型、国际化、市场化”办学理念,兴办理工类科技型大学。探索新型公办大学办学模式,可谓正在筹建的“福耀科技大学”的最大看点。而这一办学模式的核心,是基金会办学方式。即由基金会作学校的举办者,成立董事会,由董事会负责学校的重大办学战略决策,包括制定学校预算、遴选大学校长。此前,我国采取基金会办学模式的高校并不多。公办大学只有汕头大学由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于2018年正式成立的西湖大学,是明确实行基金会办学方式的民办高校。实行基金会方式办学,不论对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意义重大。对非营利的民办高校而言,基金会办学方式,可确保学校的公益属性,同时有利于学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对公办大学而言,基金会办学方式,则可扩宽学校办学资源,提高学校办学的财政独立性,有利于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基金会办学方式,是由公益的基金会作为学校的举办者,所有办学收入,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学生学费、基金会投资收益等,都进入基金会,全部用于办学开支。这一特点表明,基金会办学适合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包括公办高校和非营利民办高校。我国的公办高校,采取的办学模式,主要是政府作为举办者,学校办学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学生学费,以及少部分社会捐赠。由于学校办学过度依赖财政拨款,存在办学经费有限,财政独立性弱,进而影响学校自主办学的问题。采取基金会办学模式则不同。首先,虽然学校由基金会举办,但是并不影响高校作为公办学校的属性,而更有利于确保公益属性。其次,由企业家创办的基金会出资,与政府财政拨款形成学校办学的基本资金池,可以为学校办学提供长期的经费支持,依靠基金会本金的收益,学校就可持续办学,不会受到经费的影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教育数据,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新建一所大学,不能再追求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而应该着力于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做出贡献。福耀科技大学是一个新的尝试。来源:新京报评论 2021年5月5日 作者:熊丙奇
发布时间:2021-07-21编者按:2021年5月2日,由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计划总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学校顺利建成后,将是全国第四所、福建省第一所新型大学。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迎来一阵办学热潮,未来还将有更多省份、更多企业加入到新型大学的建设之中。根据教育部消息,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由此可见,我国为人才培养的高校建设并不完善。而在新的产业发展态势下,也急需一批新型大学进行补充。未来之争,是人才之争,是教育之争。2021年5月2日,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网站发布一则消息,该基金会第三届理、监事会第一次会议近日在福清举行。会上,基金会理事、监事重点就《河仁慈善基金会发起创立“福耀科技大学”初步建设方案》形成决议:基金会计划总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 学校顺利建成后,将是全国第四所、福建省第一所新型大学。据《河仁慈善基金会发起创立“福耀科技大学”初步建设方案》指出:学校性质为共同探索新型公办大学办学模式;办学发展思路上,基金会提出按照“高水平、小规模、应用型、国际化、市场化”办学理念,兴办理工类科技型大学。具体管理体制上,河仁慈善基金会将作为学校的举办者,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经费支持和保障,负责决定学校董事会人数及人员构成,聘任学校董事会成员,监督学校依约使用举办者投入的财产。此外,河仁慈善基金会帮助学校与国内、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及联合办学。据了解,福耀科技大学致力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工匠精神及创新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中国新时代高校工程师的摇篮。”据福州新闻网报道,“福耀科技大学”初步选址福州高新区南屿流洲岛。学校办学规模3000至5000人,将建设成为“园林+开放”式的低碳型、特色型新型大学。专业设置重点为目前国内相对弱势专业,各专业均配建标准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开展研究生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我国当前应用型、研究型人才断档问题,助力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据悉,河仁慈善基金会由“玻璃大王”、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创办,是全国第一也是唯一经由国务院审批、以金融资产(股票)创办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5月5日,由曹德旺与其妻子陈凤英女士共同捐赠个人所持福耀玻璃股份有限公司3亿股股票,过户当日市值35.49亿元人民币。基金会的名称,来自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此名称中蕴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意。据悉,曹德旺出生于1946年,祖籍在福建福清。根据公开资料,曹德旺幼年家道中落,致使他9岁才上学,14岁就被迫辍学,跟着父亲学做生意。或许是幼年失学的经历,让曹德旺对于教育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事实上,福耀科技大学也并非曹德旺投入高校建设的首次举措。今年4月6日,在厦门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之际,厦大海韵教学园区二期正式动工。建设内容其中一项就包括由福清籍企业家曹德旺捐资2亿元建设的德旺商学院大楼。据悉,德旺商学院大楼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在捐建签约仪式上,曹德旺先生表示将永久支持办好厦大德旺商学院,未来还将根据企业发展情况,通过设立奖学奖教金等方式支持德旺商学院发展。不仅如此,曹德旺此前还在厦门大学捐设福耀奖助学金,捐资1亿元建设了厦门大学德旺图书馆。在新闻报道中,还提到福耀科技大学是福建第一所、全国第四所全国新型大学。综合各方的信息来看,除福建福州的福耀科技大学外,目前还有浙江杭州的西湖大学、浙江宁波的东方理工大学等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据了解,相对于传统研究型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主要在学科设置,培养方向方面有些许区别。而在各类新型大学探索中,还有江苏南京的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已经成功揭牌。西湖大学早在2016年12月10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浙江杭州西湖区宣告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浙江省就向清华大学发出邀请、经清华大学同意、报教育部批准,施一公出任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西湖高等研究院下设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培养博士生,进行各类基础性研究,为日后西湖大学的成立打下良好基础。2017年,西湖大学的设立申请正式提交教育部。经教育部批准,2018年10月20日上午,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此诞生。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发表的题为《磨砺以须,倍道而进》的致辞中描绘了西湖大学的定位和目标,即努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以及国际化的高等学府。施一公的理念很明确——西湖大学的定位类似于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主要针对各类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如今,西湖大学已经具有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及理学院三个类别的学院,主要针对性培养理工行业以及生化行业的科学家。东方理工大学今年年初,据“宁波发布”此前消息,宁波镇海中学85届校友虞仁荣先生决定捐资200多亿在家乡高标准建设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该大学拟名“东方理工大学”,项目拟选址宁波镇海区庄市片区,占地面积1000亩左右,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一时引起轰动。在具体的办学定位上,“东方理工大学”的定位是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据了解,投资创办东方理工的虞仁荣是韦尔股份创始人。早在成立之初,韦尔股份就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和销售。2017年5月,韦尔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随后,韦尔股份就完成并购图像传感器(CMOS)芯片巨头豪威科技。在“2020胡润全球百富榜”中,虞仁荣以550亿身家位列第281位,成为中国芯片首富。得益于半导体行业带来的巨大增益,外加政策的大力支持,韦尔股份对于半导体行业的热情必将更加迅猛。作为一所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芯片想必也必然会成为学校主攻的重点方向之一。南京集成电路大学自2019年来,“卡脖子”一词在各大媒体上频繁出现,使得芯片产业一跃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针对此情此景,2020年10月22日,曾经引发热议的芯片大学——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在南京江北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揭牌,标志着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正式成立。然而,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并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更像是一个衔接高校和企业、推进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企业选才的重要来源,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生源方面,该校不再是高中生通过高考等方式考入,而是源于高校已具备基本专业知识的学生、来源于跨学科的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的学生、来源于企业招聘的尚在培养期的初级职员,按照岗位分类依据学员专业基础和就业兴趣进行招生,招生规模以企业需求为准。在师资方面,该校教师更多来源于企业资深工程师、国内外行业专家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校,课程也不是类如大学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化课程,而是着重突出个性化,依据学员的薄弱环节、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终学生毕业获得的是经过实践考核认证的结业证书。来源:物联网智库 2021年5月5日
发布时间:2021-07-217月2日,伴着上市挂牌敲钟仪式的进行,青岛成功登陆创业板的企业阵营,又增加了青岛海泰科这名“大将”。这家企业以青岛科技大学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团队成员孙文强老师为主创办,聚焦注塑模具及塑料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无疑是“青科大系”又一颗闪亮的明星。近日,以人才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著称的“青科大模式”再结硕果,由青岛科技大学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团队成员孙文强老师为主创办的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7月2日,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挂牌仪式举行。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教授受邀参加上市挂牌敲钟仪式。青岛海泰科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注塑模具及塑料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先后为通用、大众、宝马、奔驰、保时捷、福特、沃尔沃、雷诺、特斯拉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开发内、外饰和功能件模具,在汽车零部件绿色溯源技术、汽车轻量化与数字化柔性智能制造等多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IMD/IMS美学装饰智能制造工艺、低压注塑功能装饰一体化成型关键技术、超临界微纳发泡成型技术、高光注塑成型制造工艺等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相关技术已在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商中得到推广应用。公司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汽车注塑模具研发基地,成为汽车环保、轻量、节能、时尚、安全新潮流的技术引领者。青岛海泰科的成功上市,再将众人目光拉向青科大。记者了解到,海泰科并不是青岛科技大学“人才+技术赋能”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青岛科技大学就大胆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不找校长找市场”,从那时起,便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这种“放水养鱼”模式,为青科大日后在产学研以及资本市场方面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据了解,近年来,青科大已先后孵化了300余家科技型企业,成立了10余家以科研成果为主体的学科性公司,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已陆续推动多家公司实现上市,通过技术与人才纽带源源不断地支持企业把科研——变成技术——变成产品——变成应用——进而变成上市公司的科研生态圈,被社会形象的称之为“青科大系”。如今海泰科上市,让“青科大系”又增添了新成员和新的有生力量。来源:大众报业 2021年7月2日
发布时间:2021-07-21为了激励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青科大日前挥出重拳,累计拨付1150万元奖金,重奖2019-2020年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力度在省属同类高校中少有。一直以来,青科大始终坚持以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全方位营造崇尚教学的风气,在考核机制中制定了教授、副教授必须全员为本科生上课的专门管理规定;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出台了《青岛科技大学全面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青岛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岛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建设指导意见》《青岛科技大学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为全面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保驾护航。学校通过实施完善机制重“奖”、构建体系综“评”、营造氛围力“导”的三类举措,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目前,青科大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9个,省级6个,一流专业数量占学校所有专业的三分之一,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先后有15个专业18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数量位居山东省第一,在全国排名并列第11位。通过认证的专业全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累计直接受益学生近2万余人。学校因专业建设工作突出,2019年获省教育厅奖励600万元,为全省最高奖励额度。目前,专业认证理念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血脉”,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优化。据介绍,青岛科技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发布,明确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学校要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本科教育也将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定位谋划组织实施,未来几年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为重点,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抓手,以完善制度条件保障为支撑,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树牢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大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建成有青科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来源:半岛网 2021年7月1日
发布时间:2021-07-216月28日,山东大学与历城区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文史哲阅读馆”开馆活动举行。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与历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殿军曹殿军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东大学副校长芦延华与历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张庆国代表双方签署历城区山大北路空间战略合作协议,山大资本运营公司党委书记崇学文与历城科发集团董事长王恩福签署合作协议。此次签署合作协议,构建了山东大学与历城未来合作的整体框架,有助于将政府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高校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集聚创新效应。此次共建共享文史哲阅读馆,融展览、阅读、研讨于一体,有助于让济南市民近距离感受“文科学报之王”《文史哲》的独特风骨,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山大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推进,充分发挥“山大系”品牌优势,聚焦“四个历城”建设需求,精准对接、创新模式、主动作为,积极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来源:山东大学官网 2021年6月29日
发布时间:2021-07-21Copyright ? 2005-2022 用户反馈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